“年俗”闹杭城
“年俗”闹杭城
闹
近日,出现在杭州大厦天桥这个常常展现时尚潮流的“民间秀场”上的,不是大牌的时尚秀,也不是2013年的新品展,而是在“江湖上失踪已久”的民俗“糖画”。
1月26日至29日,杭州大厦新春年俗展在商场天桥上举办。现场民俗艺人的糖画表演,引来路人啧啧称奇。年俗的出现,不仅为大牌云集的商场带来了一股怀旧的时尚潮,同时也为老百姓的生活和消费,增添了一股亲切感与人情味。
“年俗”吊起市民热情
“太像了,太像了!”说着一口北方话的韩女士在杭州大厦年俗展的现场,拿着剪影艺人郑少坚花3分钟对着她的侧影剪出的头像赞不绝口,并请郑师傅再帮她先生剪一副头像,将二人头像贴在一起写上“相伴一生”。韩女士年过四十,却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剪影手艺:“师傅剪得好,在年前得到这样一幅画也觉得挺讨喜头的。”
杭州大厦年俗展上,郑师傅一天大概要剪200个左右的“头影”;世纪联华运河店送出了600份民俗礼物,特别是等着写春联的消费者排起了长龙;世纪联华华商店的“打年糕”让杭州的“马大嫂”们争相购买。
年俗活动唤起了不少人过去的记忆。在杭州大厦的年俗展现场,笔者听到一位中年男士说着流利的杭州方言:“我小时候,放了学,出了校门,边上都是卖糖人、糖画的,现在真是找也找不着。”不少小朋友都是第一次见到如此新鲜的事物,兴趣盎然。手艺人一边忙着做手艺,一边还得为来往的路人“科普”他们手中的“传统”。
商家意在传递爱心与文化
为韩女士夫妇剪影的郑少坚师傅是杭州大厦在春节前特意请来的年俗手艺人,与他一起到场的还有写春联、编中国结、捏面人、绘脸谱、吹糖人、画糖画的手艺师傅。今年是杭州大厦连续第3年开展年俗展活动,较之往年,今年的“付费”形式比较特殊,消费者对这些年俗手艺看着喜欢,想要买回去,可以在募捐箱内投款,金额不限。而这些捐款将由商场方面全部捐赠给杭州市儿童福利院的残孤儿童,为他们添置新衣,温暖过年。
与杭州大厦年俗活动相似,杭州联华华商集团自上周末起至春节前在杭州6家世纪联华门店(和平店、庆春店、华商店、江城店、运河店、新塘店)联动开展首届民俗节活动,消费者购物满一定金额就可领取民俗礼品。上周是民俗节活动的启动周,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关注。
两家商场相关负责人均表示,在春节前开展这样的活动是为了让市民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中一起分享浓浓的“年味”。一来营造过年氛围,二来传递传统文化。
“年俗”手艺需加大扶持
现在哪儿还见得着这些原汁原味的民俗手艺呢?从上海过来的郑少坚师傅介绍说,杭州有河坊街,上海还有城隍庙:“前两年在城隍庙给别人剪一幅剪影大概十几块,现在最起码就是五十块。”价格的翻涨一方面是经济发展带来的水涨船高,另一方面与专业从事手艺的师傅越来越少也有关系。据郑师傅介绍,从每年10月左右至春节前后是他们全国各地跑、展示手艺最为忙碌的时间,平时在一些宾馆、会所,甚至是企业年会上进行表演。
做糖画、吹糖人的雍师傅和张师傅介绍这两门原理相通的手艺说,最早可以追溯到200年前,手艺的传承也是家族世代相袭。民间手艺的地方性和悠久的历史,使得一些手艺能够成为地方代表性的名片。浙江省最佳城市礼品推选活动最终30强“城市金名片”入选了宁波宁海泥金彩漆、温州乐清*杨木雕、金华婺州窑等一批民间工艺品。希望通过评选、展会等方式,这些积淀了历史和民间智慧、传统文化的手艺能更多地走向大众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