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县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开国辅运推诚宣力那些得以善终的明初 [复制链接]

1#
治白癜风最好的方法 https://m.39.net/pf/a_4302821.html

明洪武二年(年),明太祖为了表彰起兵以来追随自己建功立业的文武诸臣,特意于南京鸡笼山建造功臣庙,“死者塑像供奉,生者虚位以待”,一共设立了二十一个位置。但是“只建名号、未赐封爵”,就是先设立了名份,还没有正式赐封爵位。

洪武三年(年)十一月,太祖正式大封功臣,共封爵三十六人。其中公爵六人(韩国公李善长、魏国公徐达、郑国公常茂、曹国公李文忠、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侯爵自中山侯汤和以下二十八人、伯爵诚意伯刘基、忠勤伯汪广洋二人。

此后洪武五年(年)崇山侯李新封侯,十年(年)西平侯沐英封侯,十二年(年)安庆侯仇成等十二人封侯,十七年(年)武定侯郭英等三人封侯,二十年(年)航海侯张赫等三人封侯,二十一年(年)全宁侯孙恪封侯,二十五年(年)越巂侯俞渊封侯。另何真二十年(年)封东莞伯,桑敬二十三年(年)封徽先伯。

原有侯爵中,十一年(年)中山侯汤和晋爵信国公,十七年(年)颍川侯傅友德晋爵颖国公,二十一年(年)永昌侯蓝玉晋爵凉国公。

另常遇春次子常升,二十一年(年)因兄长常茂被废黜,承袭世袭公爵,改封开国公。

合并晋爵者,及剔除死后追封、追晋爵位者(如汤和自中山侯晋爵信国公,常遇春追封鄂国公),洪武时生前封爵功臣共计五十八人。

这其中,因各种原因被太祖诛杀者二十八人,包括:

公爵:韩国公李善长、宋国公冯胜、凉国公蓝玉、开国公常升;

侯爵:平凉侯费聚以下二十一人;

伯爵:忠勤伯汪广洋、东莞伯何荣(何真子)、徽先伯桑敬;

未被太祖诛杀,但是也不属于善终者有三人,包括:

除爵流放抑郁而终者一人:郑国公常茂;

受迫自杀一人:颖国公傅友德;

疑似中毒被害一人:诚意伯刘基;

得以善终者有二十七人,包括:

公爵:魏国公徐达、曹国公李文忠、信国公汤和、卫国公邓愈;

侯爵:淮安侯华云龙等二十三人。

善终者内,又可以分出洪武二十三年(年)前去世,和洪武二十三年后去世两部分。洪武二十三年前去世者,是正常情况。洪武二十三年后,因李善长、蓝玉两件大案,功臣们被诛杀大半,但还是有未被牵连、得以善终的。

这其中有:

信国公汤和(殁于洪武二十八年)

长兴侯耿炳文(殁于永乐元年)

西平侯沐英(殁于洪武二十五年)

雄武侯周武(殁于洪武二十三年,运气好)

武定侯郭英(殁于永乐元年)

航海侯张赫(殁于洪武二十三年,一样好运气)

凤翔侯张龙(殁于洪武三十年)

越巂侯俞渊(殁于建文二年征伐燕军阵中)。

以上一共八人。

被太祖诛杀的功臣们,如德庆侯廖永安是知道秘密太多被灭口(溺死小明王之事),永嘉侯朱亮祖是贪赃枉法、搜刮地方导致太祖震怒而被杀,没有什么可说的。

韩国公李善长一案,明着是牵扯到胡惟庸谋反案,其实是太祖为了打压淮西功臣派,顺便彻底废除丞相制度,独揽大权所致,这一案诛杀韩国公李善长及平凉侯费聚以下八侯。

江夏侯周德兴是因为儿子淫乱后宫,被株连所杀,和故意诛杀功臣不是一个路子。靖宁侯叶升按史书记载是“胡党余孽”,属于李、胡一党收尾而已。

真正导致太祖晚年打大开杀戒,牵连巨大的诛杀攻城,还是因为太子朱标突然去世,造成太祖原定的承袭计划被打乱,大明社稷不稳。

太子朱标去世后,皇太孙朱允炆只有十五岁,年幼无知,也没有政治经验和威望。太祖此时也是六十五岁的老人了,自知时日无多,为了保证自己死后大明皇位能够顺利地传承,所以太祖才下定决心,清除原本为了稳固太子地位而大力扶持的蓝玉、常升一派(蓝玉为太子妃常氏母舅,常升为太子内弟),以免日后皇太孙朱允炆登基后,镇压不住这些功臣元勋,导致江山倾覆。

洪武二十五年(年),西平侯沐英因为惊闻太子朱标薨逝,忧伤悲哀,不能自己(沐英是太祖养子,自幼与朱标一同长大,感情深厚),导致重病而逝于云南,太祖追赠其为黔宁王(这也是沐英死得正是时候,晚一两年,不知太祖是否还顾念父子亲情。)

洪武二十六年(年),太祖以凉国公蓝玉居功自傲、横行不法、不尊人臣之礼、勾连党羽意图谋反等罪名,逮捕并诛杀凉国公蓝玉、开国公常升,及牵扯其内的会宁侯张温以下侯爵十一人,伯爵东莞伯何荣、徽先伯桑敬二人。

洪武二十七年(年),与蓝玉案有牵连的定远侯王弼、永平侯谢成下狱论死,为蓝玉逆案画上了句号。

也是在同一年,功勋卓著的颖国公傅友德,被太祖借口儿子傅让宿卫不严谨,迁怒于其父,导致傅友德先杀二子,然后自杀于太祖面前。太祖逼迫傅友德自杀,其实是因为傅友德是晋王朱棡的亲家,又长期坐镇山西晋藩封地,日后皇太孙继位,怕傅友德联合晋藩不利于嗣君而已,颖国公实在冤枉。

洪武二十八年(年),仅存的开国元勋、宋国公冯胜因之前私会女婿、太祖第五子周王朱橚,以及侵占民田、私驭兵士的名义,被太祖赐死,宋国公爵位也不允许其诸子世袭。太祖之所以赐死冯胜,还是因为他是周王朱橚的岳父,与傅友德一样,为亲藩外戚。太祖唯恐自己死后,冯胜借机联合周藩不利于嗣皇帝,所以痛下杀手,消除了这个隐患。

冯胜死的这一年,信国公汤和病薨于凤阳老家,总算是善终。但是信国公的爵位却没有传下去,汤和的子孙以后几代都是平民(直到嘉靖帝在位时,汤和的后裔才被封为灵璧侯,承袭汤和的封赐)。

洪武二十八年(年),崇山侯李新以贪污纳贿、盘剥百姓的罪名被太祖处死,这也是太祖在位时最后诛杀的开国功臣。此后,在朝的封爵功臣,除了袭爵的魏国公徐辉祖、曹国公李景隆、西平侯沐春三个二代子弟外,就只有长兴侯耿炳文、武定侯郭英、凤翔侯张龙、越巂侯俞渊四人了。

凤翔侯张龙殁于洪武三十年(年),平安老死在家。这也是他平日里微小谨慎,又识相知趣,早早以年老多病为理由,告老退休而换取的平安寿终。

越巂侯俞渊,是开国功臣、追封河间郡公俞廷玉的第三子,两个兄长:追封虢国公俞通海、南安侯俞通源都为太祖鞍前马后、出生入死,建立过功勋,所以在洪武二十五年(年),太祖追思其父兄的功劳,封俞渊越巂侯。但是第二年俞渊就因为过失被削爵,遣送老家安置(这也是太祖挂念俞家父子的功劳,要是别的普通侯爵,早结果了事了。)建文元年,为了对付燕王朱棣的造反,建文帝把俞渊召回南京,复封越巂侯,让他协助李景隆率军出征,讨伐燕军。但是建文二年(年),俞渊在白沟河之战对阵燕军时,战死沙场。没有死于太祖之手,废爵后又复封,最后还是阵亡,这也是俞渊命中注定的结果。

能够平安度过洪武末年,熬过太祖身后的,只有长兴侯耿炳文、武定侯郭英两人,算是硕果仅存的开国元勋。而耿炳文,因为在建文元年率军征讨燕王朱棣,在朱棣登基后,于永乐元年(年)被人弹劾僭越制度、物器违禁,惶恐而自杀(实在是成祖打击报复),也不得善终。

最后,只有武定侯郭英一人,因为与其兄巩昌侯郭兴追随太祖最早,功劳甚多,妹妹郭氏又是太祖最早的妻妾之一,所以得以保全。郭英平时也小心谨慎,处世谦虚,避免过失。所以避过太祖晚年诛杀功臣的岁月,平安度洪武末年。最后郭英善终于永乐元年(年),身后世爵不断,传至子孙,得报富贵,这也是洪武时期唯一一个能够把世禄爵位传给子孙的开国侯爵(仅指侯爵而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