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治疗方案 https://m.39.net/pf/a_6329464.html明帝国建立,以及之后,在二三十年的时间里,明太祖朱元璋,对元帝国及其继承者北元帝国,进行了九次北伐,一次南征,将蒙元势力彻底消灭。
九伐蒙元,一征云南:
第一次北伐年
第二次北伐年
第三次北伐年
第四次北伐年
第五次北伐年
征云南年-年
第六次北伐年
第七次北伐年-年
第八次北伐年
第九次北伐年
第一次北伐:
元至正二十七年,亦即年,四月,吴王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二十五万北进中原,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发布告北方军民书,宣布纲领,以此来感召北方人民起来反元。
年,徐达攻克元大都,改为北平府,元惠宗出逃,元帝国亡,明帝国建立。
元惠宗北逃上都(今内蒙古多伦县)后,建立北元帝国,一直威胁明的边境地区,屡次南侵,企图夺回元大都,以求复辟。
洪武二年,亦即年三月,明军进攻陕西,元将李思齐由凤翔奔临洮,力竭投降。元惠宗乘明军主力长驱秦晋之机,命丞相也速,率军向北平反扑,兵锋已抵通州。常遇春、李文忠,率步卒八万、骑士一万驰救北平,元军闻讯即向北逃奔,常遇春率军追奔千里,大获全胜。,一举攻取元上都,元惠宗逃到应昌府(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常遇春夺取上都,全歼留守元军五万,缴获车万辆、马三万匹、牛五万头。
常遇春
七月七日,常遇春自上都开平率师南归,行至柳河川,病亡,年四十岁。朱元璋闻丧大为震悼,赐葬钟山之下,并亲自出奠。
第二次北伐:
元惠宗北逃后,建立北元帝国,一直威胁明的边境地区,屡次南侵,企图夺回元大都,以求复辟。为避免重蹈北宋末年燕山一带在两年之内得而复失的覆辙,明太祖决意继续北伐,彻底消灭北元
洪武三年,年正月初三日,明太祖命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浙江行省平章李文忠为左副将军,都督冯胜为右副将军,出兵进攻北元。朱元璋根据当时元惠宗在漠南应昌府,扩廓帖木儿在甘肃定西的情况,决定兵分两路:徐达进入潼关,出西安,捣定西,直取扩廓帖木儿;李文忠出居庸关,以追元主,使其彼此自救,不暇应援。
三月二十九日,徐达率主力攻到定西,并于四月八日在沈儿峪(在定西北),大败扩廓帖木儿。扩廓帖木儿逃往和林(今外蒙古乌兰巴托西南哈尔和林)。元惠宗于应昌府去世,年五十一岁,在位三十八年,太子艾由识理达腊,继位为元昭宗。
五月,徐达率主力南下,攻占陕南,然后回师西安。
另一路李文忠一军,出居庸关经野狐岭,在五月初,于白海骆驼山击败北元太尉蛮子、平章沙不丁朵耳只八剌,再于开平(今内蒙古多伦),击败北元平章上都罕。五月,李文忠大败应昌府的北元守军,攻克应昌府,俘元惠宗嫡孙买的里八剌、元朝后妃宫人、诸王省院达官士卒等,并获宋元玉玺金宝十五件、宣和殿玉图书一、玉册二、镇圭大圭玉带玉斧各一,及驼马牛羊无数,遣人俱送京师。元昭宗等数十骑遁去,逃往和林。漠南归于明帝国,徐达、李文忠等奉命班师回朝,明军大获全胜。
李文忠
第三次北伐:
两年后,居于漠北和林的北元,元昭宗和扩廓铁木尔,又开始南侵,骚扰明朝的漠南各边塞。洪武五年,亦即年正月二十二日,明军出击北元首都和林。
明军兵分三路,各五万人,以中路为正,东、西两路为奇,奇正并用,三路合击。中路以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出山西雁门关,原计划是,缓慢进军,诱使北元军南下作战以便歼灭之;东路曹国公李文忠为左副将军,出北平居庸关,经应昌府攻和林,并可在北元军南下攻中路军时包抄其后方;西路宋国公冯胜为右副将军,出兰州,攻打河西一带,迫使北元军分散兵力。
徐达军先锋都督佥事蓝玉,一路疯狂北上,在漠北野马川(胪朐河,今外蒙古克鲁伦河),击败扩廓铁木尔并一路追击。三月二十日,蓝玉又于土剌河(今土拉河,位于外蒙古乌兰巴托西)再败扩廓铁木尔。
不过,中路军轻敌冒进,反而中了北元诱敌深入之计,五月初六,北元扩廓铁木尔、贺宗哲等,率军在漠北击败徐达的中路军主力,明军万余人被撒杀,被迫南逃。
东路李文忠一军,攻入北元都城和林,在漠北阿鲁浑河(即今鄂尔浑河,位于外蒙古乌兰巴托西北)一带与元将蛮子哈剌章激战多日,皆伤亡惨重,扩廓铁木尔那一路获胜后,赶来增援,李文忠见无法取胜,只得决定退兵,一路以兵法故布疑阵全身而退,北元军害怕明军有埋伏,不敢追击。
此战之后,明军十几年不敢进攻漠北,北元站稳了脚跟,命脉得以延续。
西路军则很顺利,冯胜、傅友德的西路军主力部队,于扫林山(今甘肃酒泉北)大败北元军,俘北元太尉锁纳儿加、平章管着等人。西路军攻到亦集乃路(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元守将伯彦铁木尔举城投降。
之后,西路军在别笃山口大败北元岐王朵儿只班,虏获牲畜十余万头,追击到瓜州(今甘肃安西)、沙州(今甘肃敦煌),再次大胜,俘获岐王的金银大印和牲畜两万头,然后胜利班师。
冯胜嘉峪关塑像
第四次北伐:
洪武十三年,亦即年二月至三月,北元国公脱火赤、枢密知院艾阻,准备南侵。朱元璋命西平侯沐英,率其陕西明军进攻北元。三月二十一日,沐英行军到达关中以北的灵州(今灵武),侦察到脱火赤已经南下漠南,于是沐英急行军七昼夜,渡过黄河,翻越贺兰山,进行突袭,生擒脱火赤、艾阻等元将。
第五次北伐:
洪武十四年,亦即年正月,北元平章乃儿不哈等,南侵明边境。四月十五日,朱元璋任命魏国公徐达为征虏大将军,西平侯沐英为左副将军,颍川侯傅友德为右副将军,分两路迎战。东路军以傅友德为先锋,在灰山(今内蒙古宁城)大败元军,俘获不少元军人畜,又行军到北黄河(即潢河,今西辽河),击溃又一路北元军,北元平章别里不哈、太史文通等被俘。西路军以沐英为先锋,出长城古北口(今北京密云),攻取高州(今河北平泉)、嵩州(松州,今内蒙古赤峰市)、全宁(今内蒙古翁牛特旗),俘北元知院李宣及其部众。八月底,明军北征各部胜利班师。
征云南:
元梁王一直盘踞云南,明太祖屡次派人谈判,均被杀害,年,九月初一日,朱元璋命颍川侯傅友德为征南将军,永昌侯蓝玉为左副将军,西平侯沐英为右副将军,率军三十万人,南征云南。朱元璋根据云南军事地理形势,亲自制定进军云南的战略。
九月二十六日,傅友德率军抵达湖广,兵分两路,从东、北两方面进攻云南。北路由都督郭英、胡海洋、陈桓等,率兵五万人,东路由傅友德等,亲率大军由辰州(今湖南沅陵)、沅州(今湖南芷江)趋贵州。
十二月十六日,傅友德、沐英明军乘大雾进抵曲靖东北之白石江。雾散天晴,沐英乘势率军渡江,大败守军,俘大败梁王把匝剌瓦尔密部将达里麻所率十几余万精兵,占领曲靖。
曲靖为云南东部门户,水陆交通要道,明军占领曲靖,扼住了云南的噤喉。蓝玉、沐英率军,直趋云南(今云南昆明)。
十二月二十二日,梁王获悉达里麻失守曲靖,乃逃往晋宁州(今云南晋城)忽纳砦,自缢而亡。二十三日,蓝玉、沐英率师进逼云南板桥,元右丞观甫保出降,二十四日,蓝玉、沐英整军入昆明。
沐英
郭英北路军一直被元右丞实卜阻于赤水河一带,不得而进。等到东路军攻克曲靖,傅友德率师夹攻,大败实卜阻,遂进占乌撒,降服东川(今云南会泽)、乌蒙(今云南昭通)、毕节(今属云南)、芒部(今云南镇雄)等地。
云南、乌撒既下,明军遂移师进攻大理(今属云南),洪武十五年,亦即年闰二月,攻克大理,大理总管段世就擒。
昆明、大理两方面皆平,云南全境,归并于明帝国。
第六次北伐,金山之战:
洪武二十年,亦即年,明军进攻辽东。
北元太尉纳哈出占据辽东,有部众数十万。
正月初二日,朱元璋任命宋国公冯胜为征虏大将军,颍国公傅友德、永昌侯蓝玉为左右副将军,南雄侯赵庸、定远侯王弼为左参将,东川侯胡海、武定侯郭英为右参将,前军都督商焉参赞军事,率二十万明军,征讨纳哈出。
二月初三日,冯胜按计划到达通州,侦察到纳哈出有兵在庆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屯守,就派蓝玉以轻骑乘天下大雪突袭,大获全胜。三月,冯胜等率明军,修建了大宁(今内蒙古宁城)、宽河(今河北宽城)、会州(今河北平泉)和富峪(今河北平泉北)四座城池。
五月二十一日,冯胜留五万人驻守大宁,率主力东征,六月十九日,明军到达辽河以东,纳哈出在明军的软硬兼施下投降,明军俘获北元辽东军二十四万余人,牲畜辎重无数。六月底,冯胜等胜利班师。辽东从此归并于明帝国。
第七次北伐,捕鱼儿海之战:
洪武二十年,亦即年,九月三十日,朱元璋诏命永昌侯蓝玉为征虏大将军,延安侯唐胜宗、武定侯郭英为左右副将军,都督佥事耿忠、孙恪为左右参将,率军十五万人,北征漠北。
年三月,明军到达庆州(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明军行至百眼井,继续向漠北进发,“穴地而炊,毋见烟火”。锦衣卫探知天元帝拖古斯铁木尔,正在捕鱼儿海(今中蒙边境之贝尔湖),蓝玉以王弼为前锋,急行军直奔北元汗帐。
四月十二日,明军到达捕鱼儿海南岸,猛然发动突袭,北元大败,拖古斯铁木尔毫无准备,与其太子天保奴、知院捏怯来、丞相失烈门等数十骑匆忙逃走,不久后被其部将也速迭尔(阿里不哥后裔)缢杀。
留在汗帐、未及逃跑的的北元太尉蛮子仓卒迎战,阵亡,其余北元贵族投降,其中包括拖古斯铁木尔次子地保奴等60余人、公主后妃等人、吴王朵里只、代王达里麻、平章八拦等人、军士男女7.7万余人,俘获马4.7万匹、驼余头、牛羊10.24万余头、车余辆,以及北元宝玺、图书、金银印章等等,北元行政系统就此彻底毁灭。
四月,明军胜利班师。消息传至京师,明太祖大悦,遣使劳军,将蓝玉喻为李靖,封梁国公。此役,蓝玉掠获大量珍宝,又将元妃霸占,元妃自尽,朱元璋怒,不喜蓝玉如此对待前朝贵族,认为臣子无资格如此对待贵族,因而改封凉国公。
第八次北伐:
洪武二十三年,亦即年正月初三日,朱元璋因为北元丞相咬住、太尉那勒不哈、知院阿鲁铁木尔等多次骚扰明边境,决议北伐,此时,诸王已经长成,可以取代功臣诸将了,于是,朱元璋启用诸王,节制诸将,进行北伐。
诏命晋王朱?、燕王朱棣分兵两路北征。西路由晋王朱?率定远侯王弼出山西,东路由燕王朱棣率领,以颍国公傅友德为征虏前将军,南雄侯赵庸、怀远侯曹兴为左右副将军,定远侯王弼、全宁侯孙恪为左右参将,于三月初二日出长城古北口。
燕王朱棣侦察到那勒不哈在漠北迤都(今外蒙古苏赫巴托尔省之达里甘戛)屯扎,决定乘大雪天远道突袭。三月三十日,燕王到达迤都,包围那勒不哈营地,并派元人观童入营劝降。那勒不哈在燕王的软硬兼施下投降,其部众数万人、牲畜数十万头都被明军俘获。另一路,晋王朱?则没遇到北元人马而还,但也起到了威慑北元的作用。
第九次北伐:
诸王已经可以接手,于是,仅剩的功臣战将蓝玉、傅友德等人,全部被朱元璋铲除,诸王全面接掌军事。
洪武二十九年,亦即年三月,朱元璋获悉大宁卫(今内蒙古宁城)以北有北元军活动,就命令驻扎在北平的燕王朱棣,率军歼灭之。朱棣行军到彻彻儿山,大破北元军,索林铁木尔等被俘。明军骑兵追击到兀良哈秃城,又遇北元军哈剌兀,再次大败北元军,凯旋班师。
明太祖朱元璋,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九伐蒙元,一征云南,彻底团灭北元,建立了强大的明帝国,疆域广大,国土包括漠南、辽东、云南,为了守卫庞大的国土,朱元璋布置了五道防线,护卫京师,体系完整,防守严密,可保江山千秋万代永固。
可惜,朱元璋帝国,只经历了两朝,就被朱棣推翻,朱棣将前线诸王全部后撤,因而国界也大幅度后撤,却又迁都北平,造成只剩一道防线,明最后的亡国,实源于朱棣。
明北方边界的进与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