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县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朱元璋大宴群臣之前因后果
TUhjnbcbe - 2023/8/27 21:51:00
北京皮肤科十佳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220816/11497623.html

经常在历史小说和古装电视剧里看到朱元璋称帝后大宴群臣屠杀功臣的桥段。然而小说和影视作品多有演义的成分,那么历史上,有没有此种情形,其前因后果又是什么呢?我们还是从史书里去寻找答案吧。

《明史》太祖篇中明确注明朱元璋大宴群臣的只有两处。一处为洪武十三年()十月十八日,天寿节,第一次受群臣朝贺,在谨身殿赐宴,以后为常例。此次为首次赐宴,所以史书特别强调。另一处为洪武十五年()正月一日,在谨身殿大宴群臣,开始用九奏乐。

既然首次赐宴史书进行强调,还说明后为常例。那么按道理说后面宴臣除非出现大事发生,不然史书不会再次强调。那么,第二次宴请群臣,发生了什么呢?只有一句“始用九奏乐”。

那么何为“九奏乐‘’?再查看《明史·乐志三》记载洪武三年定宴飨乐章。一奏《起临濠之曲》,名《飞龙引》;二奏《开太平之曲》,名《风云会》;三奏《安建业之曲》。名《庆皇都》;四奏《削群雄之曲》,名《喜升平》;五奏《平幽都之曲》,名《贺圣朝》;六奏《抚四夷之曲》,名《龙池宴》;七奏《定封赏之曲》,名《九重欢》;八奏《大一统之曲》,名《凤凰吟》;九奏《守承平之曲》,名《万年春》。所谓“九奏乐”,即是九首奏乐的曲子。至于乐曲的内容不必多言,见曲牌名就知是回顾创业发家史和希望基业长存的愿词。

两次宴臣,第一次没什么异常,第二次搞了九奏乐,而且要后面每次搞宴会都要奏这九首曲子。感觉有点猫腻。这时已是洪武十五年,朱元璋已经称帝十五年了,突然想起来搞这些歌功颂德的东西,是想要干什么呢。那我们再从他登帝位以后的经历来看看。

洪武元年()春正月初四日,立妃马氏为皇后,世子标为皇太子。以李善长、徐达为左、右丞相,诸功臣进爵有别。此时刚登大宝,天下大半未平,元朝余孽还在,张士诚、陈友谅之辈未除。而后宫幼子无用,只好文依靠李善长,武依靠徐达,君臣一心,共创霸业。

洪武二年()秋七月七日,鄂国公常遇春死于*中,诏李文忠领其众。刚称帝一年就折一大将,估计朱元璋也心痛不已。

洪武三年()夏五月七日,封皇子木爽为秦王,木冈晋王,棣燕王、木肃吴王、桢楚王、.齐王、梓潭王、杞赵王、檀鲁王,从孙守谦靖江王。十一月七日,北征师还。十九日,太祖告武成于郊庙。十一日,大封功臣。进升李善长为韩国公,徐达魏国公,封李文忠曹国公,冯胜宋国公,邓愈卫国公,常遇春子茂郑国公,汤和等侯者二十八人。三十日,封中书右丞汪广洋忠勤伯,御史中丞刘基诚意伯。此时,大业已基本搞成,所以大封功臣进行犒赏。可是封臣之前先封子,可以看出有一点小心思的。

洪武四年春()一月二日。罢李善长,任命汪广洋为右丞相。三月二十三日,诚意伯刘基辞官。刚大封功臣一个月,就有重大人事任免,让人不免心生疑虑。而神机妙算的刘基似乎察觉到什么,于是急流勇退了。

洪武六年()春正月十二日,贬汪广洋为广东参*。二月二十三日,太祖命令暂停科举,观察推举贤才。秋七月十三日,胡惟庸为右丞相。刚过两年,右丞相又换了。难道是外患未除,先整文臣。

洪武八年()夏四月二十八日,辞官人诚意伯刘基病死。似乎没有人能够揣测到圣意了。

洪武十年()九月二十六日,胡惟庸为左丞相、汪广洋为右丞相。冬十月十三日,封沐英西平侯。十一月九日,卫国公邓愈死。洪武十一年()春一月一日,分封皇子椿为蜀王,柏湘王,桂豫王,木英汉王,植卫王。六日,进封汤和信国公。洪武十二年()冬十一月一日,沐英班师回朝,封仇成、蓝玉等十二人为侯。十二月,汪广洋被贬广南,被赐死。洪武十三年()春正月初六,左丞相胡惟庸谋反,和其同*御史大夫陈宁、中丞涂节等一起被杀。十一日,罢中书省,废除丞相等官,更改制定六部官秩序,改大都督七府为中、左、右、前、后五*都督府。十月十八日,天寿节,第一次受群臣朝贺,在谨身殿赐宴,以后为常例。

从洪武元年称帝到洪武十三年受群臣朝贺赐宴群臣,在此期间文官丞相一职经历李善文、汪广洋、胡惟庸三人,前二者被降职,后者身首异处,下场不可谓不惨。而武官待遇一直未变,还有新立功者晋封。可谓文官遭忌,丞相职位取消,朝中权力集中于皇帝。武官依然受重,只是战士难免沙场死,一代新人换旧人。还有一个迹象,就是皇子封王者越来越多。

洪武十五年()正月一日,在谨身殿大宴群臣,开始用九奏乐。此次为第二次大宴群臣。

洪武十七年()三月曹国公李文忠死去。四月十五日,对平定云南的将士论功,封傅友德颍国公,陈桓等四人为侯,大赏将士。

洪武十八年()二月二十七日,魏国公徐达死去。三月二十八日,户部侍郎郭桓坐盗官粮,被诛杀。

洪武二十年()八月二十六日,没收冯胜将*印,并将其召回,蓝玉主管*中事务。十月一日,封朱寿为舳舻侯,张赫为航海侯。当月,将冯胜罢免送回凤阳,奉诏才去朝见。

洪武二十一年(八月二十六日,蓝玉回师,对北征将士大加赏赐。二十七日,封孙恪为全宁侯。当月,皇帝亲自制定八谕告诫武臣。二十四年升封蓝玉为凉国公。

洪武二十三年()四月,吉安侯陆仲亨等人被胡惟庸一案连坐下狱。三日,潭王梓自焚而死。五月二日,将各公侯迁回故里,分别赏赐金钱。二十三日,将太师韩国公李善长赐死,陆仲亨等人连坐被杀。作《昭示奸*录》,并公告天下。

洪武二十四年()四月十四日,封皇子朱木旃为庆王,朱权为宁王,朱木便为岷王,朱木惠为谷王,朱松为韩王,朱模为沈王,朱楹为安王,朱逪为唐王,朱栋为郢王,朱木彝为伊王。

洪武二十五年()一月六日,周王朱木肃前来朝见。二月二十日,晋王朱木罔,燕王朱棣、楚王朱桢、湘王朱柏前来朝见。三月九日,改封豫王朱桂为代王,汉王朱木英为肃王,卫王朱植为辽王。四月二十五日,皇太子朱标死去。六月十日,西平侯沐英死于云南。七月一日,秦王朱.返回封地。八月十日,江夏侯周德兴连坐被诛。八月二十七日,靖宁侯叶升连坐胡惟庸一案被诛。九月十二日,册立皇孙允火文为皇太孙。十月二十七日,沐春承袭封号西平侯,镇守云南。

从洪武十五年第二次大宴功臣到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标死,册立皇孙允火文为皇太孙,文官集团被铲除殆尽。随朱元璋一起创业的武将也大多死去。皇室子孙逐渐掌握权力。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十日凉国公蓝玉因为谋反被诛,鹤庆侯张翼、普定侯陈桓、景川侯曹震、舳舻侯朱寿、东莞伯何荣、吏部尚书詹徽等都被连坐诛杀。二月十四日,颁发逆臣录于天下。二月十七日,会宁侯张温连坐于蓝玉一案而被诛杀。

洪武二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颍国公傅友德犯罪被诛。十二月,定远侯王弼犯罪被杀。

洪武二十八年()二月三日,宋国公冯胜犯罪被杀。八月七日,信国公汤和死去。

洪武三十年()六月二十九日,驸马都尉欧阳伦犯罪被赐死。

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八日,皇上患病。闰五月八日,皇上病情恶化。十日,驾崩于西宫,终年七十一岁。

从太子朱标死到朱元璋死,文官无实权,手握兵权的武官被处死殆尽。

纵观朱元璋称帝后的行为轨迹,正好被分为三段。第一段为称帝到第一次赐宴群臣,是为笼络文武百官,争取早日平定天下。第二阶段为二次大宴群臣到朱标身亡,是为文官擅权,朱元璋为把权力集中在自己手里,打压文官集团。第三阶段为册立皇皇太孙朱允文后,武官位高权重,为保皇室基业,屠杀武官集团。

而以上三个阶段,正好以二次大宴群臣为转折点。我想这也是小说和影视剧里桥段内容所设想的依据。朱元璋大宴群臣后屠杀有功之臣,虽非全部史实,但与朱元璋心中所想和日后所谓相差不远矣。

1
查看完整版本: 朱元璋大宴群臣之前因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