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县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东营市东营区油地校融出发展新优势人
TUhjnbcbe - 2024/4/4 17:47:00
白癜风治疗方案 http://pf.39.net/bdfyy/bdfzg/190710/7288900.html

□徐淑霞薛文文缪宏伟刘智峰
  
  一部东营区的改革奋斗史,就是一部与胜利油田、石油大学的融合发展史。近几年来,油地校三方在更深层次的融合中,共同开启高水平现代化强区建设新征程。产业融合发展一体化
  东营区坚持重大项目联上联引,争取油田“四院一中心”整建制搬迁,建立油校科技成果市场化转化机制,共建共享新的石油科技馆,建成投用胜利工程高端装备产业基地,迁入油田测控技术研究院和钻井院7个所及产业化项目,引进副教授级以上高工人。围绕打造油地校深度融合试验区,东营区加快油田钻井装备研发生产基地、胜利泵业高新采油装备制造基地等项目建设,吸引更多油田科研机构入驻,承接更多油田改制企业“退城入园”。
  东营区借全省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东风,举全区之力支持东营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率先在全省非试点开发区中完成体制机制改革,获得市委、市政府专门政策支持,创建国家高新区已上报国务院并批转科技部,构建起以石油技术与装备、高端装备制造为两大主导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先导产业,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为四大支撑产业的“”产业体系,全力打造高新技术集聚区、油地融合试验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立足区位科教优势,高点布局东营科教园区,“四不像”运营东营产业技术研究院,吸引中科院视觉工业研究所等5家科研机构入驻,配以油城创新走廊的资源链接作用,进一步畅通油地校科技成果在地转换通道。城市共建共享“一张网”
  “东营区承接油田住宅小区85个、户,市政道路40条,公园广场16个,绿地9处,学前教育、医疗卫生项目66个,承接体量均为全市最大。”日前,东营区油地校融合发展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东营区将7.14万名国企退休人员纳入地方社会化管理,将85个油田移交小区与地方社区整合为64个城市社区,聘用名油田网格员,真正实现社区治理全面融合、深度融合。
  东营区重点推进油田移交小区和道路、广场、公园、管网等市政设施的维修改造。“东营区对钻井公园进行了全面改造,让公园重新焕发生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健身游乐休闲养生的好地方。”日前,在钻井公园散步的钻井中区居民杨女士高兴地说。自年油田移交地方市政设施以来,东营区陆续接收19个公园广场,筹措资金余万元对胜利广场、体育公园、少年宫等6个公园广场的体育设施器材进行完善升级。目前,由东营区市政控股集团公司维修改造的19处公园广场已陆续完工。
  东营区坚持“以规划引领建设西城,以新区标准改造西城”,出台《加强规划引领提升城市建设品质的实施意见》,开展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统筹地上地下、轻重缓急,累计投资亿元,实施道路贯通、片区改造、雨污分流、园林绿化等62项重点城建工程,项基础短板有效补齐,.6万平方米的“三供一业”维修改造收尾验收,57万平方米工业厂区片区整建制改造,西城新增绿化面积连年攀升,智慧城管、智慧环卫、智慧物业等精细化管理模式全面推广,西城人居环境和城市品质不断跃升,成功摘得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桂冠。社会民生融合“一家人”
  社会融合是最基础的融合。东营市胜利第一初级中学副校长张振安告诉笔者:“原胜利七中整体并入胜利第一初级中学,学校形成一校两区三院的整体布局。南北校区共用一种理念、一套班子、一体管理,实现步调一致,深度融合。”半年来,南北校区进行了6次集体大教研,老师们专业能力更强了,学生进步更加明显了,家长和社会满意度更高了。东营区对18所划转学校进行重建或改造提升,与原东营区学校融合发展。东营区探索、实施并深化集团化办学工作,成立15个义务教育集团,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影响、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东营区还对油地中小学、幼儿园实行统筹划片招生。随着25所油田幼儿园、石油大学附属中学移交东营区,油地、城乡基础教育、义务教育实现历史性一体发展。
  东营区推动12所油田移交医疗机构纳入全区卫生总体布局,支持其发展特色专科,推进医疗质量、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疾病预防控制、妇幼健康、卫生技术人才培训等工作,在12所油田移交医疗机构推行院长负责制,纳入医保定点,油地医疗服务实现同城共享。
  “教室里教学唱歌、学跳舞、学画画,每天都有不同的课程。油地融合以后,我们居民最享实惠。”日前,在黄河路街道玉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离退休社区居民王女士开心地说。玉景社区是一个典型的油地融合文化社区。该社区建设了“一中心六园四室两站”12个专门活动场所,极大地丰富了居民业余文化生活。为给油地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社区服务,东营区将50余项服务职能下沉油田社区,实现公共服务一体化。今年,东营区以“油地融合”为主题,在油田社区实施10个社工服务项目,引导本土专业社工机构到油田社区开展服务,与油田社区“党员服务社”“油田义工”等志愿服务结合起来,建立起社工服务、志愿服务和党员服务相融合的服务体系。同时,该区大力推进社区议事协商建设,完善推行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1+N”多元议事协商制度,打造协商示范点20个,典型案例15个,增强了油田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协商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强化了油田居民“我是社区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深化改革 赋能高质量发展高品质民生
  东营区坚持试点探路、典型引领,实施“镇街有试点、部门有亮点、小组有品牌”的改革典型培育行动,两年来,项改革经验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农村改厕后续管护模式入选全国九大典型模式,并入选全省二十大地方改革案例上报中央改革办,外贸转型模式入选全省十八大对外开放典型,门诊慢性病医保服务标准化延伸试点等项目创建东营区标准。
  “原来往返多米,时间6个小时,买一次北京降压0号和卡马西平片价格要42.34元;现在往返米,时间10分钟,两种药只需付4.2元……”东营区牛庄镇东庞社区居民武金厂总爱幸福地比较年7月1日前后的经历。东营区门诊慢性病医保延伸服务标准化试点民生项目获批为年度山东省标准化综合改革暨“山东标准”建设项目,打破了门诊慢性病医保资格仅限二级以上医疗机构的限制。就诊定点、药品配送、医保结算3件事项延伸“下沉”到慢性病患者集中的22个村(社区)卫生室,远程诊疗、定期巡诊、有序转诊等举措实现基层门诊慢性病患者就近就医“全覆盖”。截至去年底,东营区此举已惠及余名基层门诊慢性病患者。
  东营区改革既谋发展大事,更谋生活小事。在今年4月8日—4月10日举办的垃圾分类(广州)高峰论坛上,东营区作为受邀单位,与来自全国各地各行业多人分享了垃圾分类典型经验。东营区探索实施3个再生资源分拣中心、72个城市公共垃圾转运站、个社区“绿色小屋”的“3+N+N”全方位立体回收体系,做到生活垃圾尤其是低价值可回收物的应收尽收、分拣处理。目前,东营区“绿色小屋”已覆盖服务居民小区个、居民10万户,可回收物日均回收60吨。
  一流的营商环境,是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器。东营区主动对标国际标准,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环境,以更大力度简政放权、流程再造,推动政府部门内设机构由个精简到89个,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到99%,办事时间、材料、环节均压减一半以上,企业开办1个工作日内办结。在全省率先成立护航民营企业发展办公室,个体工商户注册登记“刷脸即办”成为全省首创,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两年来,新增市场主体4.28万家,营商环境评价位列全市第一。走进位于东营区油地融合产业园恒昌年产亿只新型防护手套项目建设现场,项目负责人周洋感慨地说:“厂房建设仅用了不足3个月时间,这样的速度得益于东营区为企业‘量身定做’的全方位包办服务。”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一季度,东营区经济“高点开局、高开高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2.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42.0%,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66.8%,两年平均增速同样回暖明显,预示着经济已恢复并赶超疫前水平。一组组数据都在诠释“结构趋优”“活力释放”的发展主题。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东营区新旧动能转换“加速度”的强劲驱动。
  年以来,面对东营开发区代管范围调整、胜利油田“三供一业”和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等挑战和机遇,东营区将倒逼之势转化为内生动能,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坚决培育壮大新兴动能,高端石油装备产业集群被认定为省级主导产业集群、全省首批“雁阵型”产业集群,以海工装备、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为代表的“四新”经济蓬勃兴起,新旧动能转换蹄疾步稳、铿锵有力。
  园区是新旧动能转换主战场、主阵地。东营区借全省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东风,举全区之力支持东营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先在全省非试点开发区中完成体制机制改革,全力打造高新技术集聚区、油地融合试验区、产城融合示范区。立足区位科教优势,高点布局东营科教园区,“四不像”运营东营产业技术研究院。同时,化工产业园被认定为省级化工园区,黄河三角洲大数据港获评省级数字经济园区,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打造成为市级农业科技园区,“两区一廊多园多平台”发展矩阵起势成势,搭建起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等全要素集成的高质量发展“四梁八柱”。
  发展为要,项目为王。东营区全面推行九大产业“链长制”,创新建立“链长+园长+班长”推进体系,精准补链延链强链,促进全产业链条优化升级,今年总投资.21亿元的个重点项目扎实推进,上下游、产供销齐步走,体系完备、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强势崛起。坚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每年论证筛选一批“4+9”重点项目,精选“”重点项目、“30大重大项目”,区几大班子全员靠上,各级领导干部一线推进,推动“要素跟着项目走”,不断完善项目策划、招引、评估、推进落地的工作机制,以项目建设引领发展、支撑发展、保障发展。今年截至目前,全区10个省重点、26个市重点、个区重点项目开工率分别达到80.0%、92.3%、86.7%,11个专项债项目全部开工,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8%。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东营区依托“两区一廊”高能级创新平台,着力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互融共生的湿地型创新生态,“研发+孵化+中试+产业化”一体化创新链条不断完善,企业想创新、敢创新、善创新局面加快形成,两年来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0家,“四新”经济占比提高到28.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提高16.4个百分点。同时,推动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双向耦合发力,去年入选市技改扶持项目数量和争取资金均居全市首位,家企业实现“云端运行”,易瑞、瑞机、危品汇、德仕油服等工业互联网率先抢占行业“风口”。
  ①东营区企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提升竞争力②山东科瑞集团新设备研发成功,打破行业垄断③东营区打造海洋工程装备创新创业共同体,占领产业链高端④黄河路街道玉景社区油地居民一起学习手工缠花技艺⑤东营区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里,农户在采收成熟的圣女果⑥东营区黄河麻湾段俯瞰                

本文来源:大众日报

1
查看完整版本: 东营市东营区油地校融出发展新优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