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叉神经痛,号称“天下第一痛”。据患者张阿姨描述,说两句话、刷牙、洗脸、吃东西......都有可能引发剧痛。一天24小时,疼痛几乎从不间断,“严重时整个左脸感觉都撕裂、拧绞成一团”。
“天下第一痛”如影随形6年
约6年前,年过六旬的张阿姨左脸开始频频出现牵扯样疼痛,本以为是口腔疾病,一系列检查做完却没发现任何问题,有经验的医生建议其看神经科,后确诊三叉神经痛。
数年间,张阿姨病情逐渐加重,医院寻求治疗,均未获得满意的治疗方案,只能不断追加日常用药——卡马西平的剂量。
近一周,张阿姨服药后开始出现头昏、嗜睡、走路不稳、脸部和双腿浮肿等严重副作用。
5次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探寻一个平衡点
神经疾病科史树贵教授接诊后,结合相关检查和诊疗经验,排除肿瘤、血管压迫等病变,诊断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建议首选药物治疗。
“我一听药物治疗都有点怀疑!”已出现药物副作用的张阿姨,对药物治疗信心不足,医护人员耐心解释下,出于信任选择入院接受治疗。
▲史树贵教授为张阿姨做评估
史树贵教授团队即刻着手调整药物治疗方案:首选普瑞巴林,从初始剂量开始,逐渐代替卡马西平,解除副作用。平均2-3天,团队对药物治疗方案进行探讨、调整,通过增减剂量、辅助用药等,不断探寻一个缓解疼痛和身体适应性之间的平衡点。
“这个药得不得行噢?”用药调整第三天,张阿姨感到左脸痛得受不了。好在情况一天比一天乐观。历经5次调整,新的药物治疗方案生效,撕裂痛日渐减轻为胀痛,是张阿姨完全能承受的。
两周药物治疗
疼痛减轻60%-70%
两周后的一天,史树贵教授办公室响起轻快有力的敲门声,来者正是准备出院,特意来道谢的张阿姨。
与入院时阳光开朗、信心被如影随形的疼痛消耗殆尽的张阿姨相比,此时的她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我天天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