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岁末冬寒,一场关于心理健康产业发展的思维盛宴正在火热上演。由经济日报社(集团)《经济》杂志社主办、中经恒兴(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承办,中科博爱(北京)医院协办,医院冠名支持的心聆视界·健康中国心理健康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北京顺利召开。
论坛现场
《经济》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陈志强致欢迎辞。在发言中,陈志强表示,一人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健康是立国之基。*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树立“大健康、大卫生”理念,提出了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发布了《“健康中国”规划纲要》,将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心理健康产业发展方面,陈志强提到,年—年,中国的大健康产业整体营收保持持续快速增长,年营收规模超过5万亿元,预计明年将超过9万亿元。据数据显示,我国精神卫生医疗行业年市场规模己经达到亿元左右,而我国心理健康行业由于起步较晚,受重视程度及接受程度等因素影响,市场规模尚未突破百亿元。但是随着未来几年我国心理健康行业的发展,将进一步拉动我国心理健康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为确保健康中国行动得到有效的落实,进一步搭建心理行业新旧动能转换创新发展平台,推动全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建设,健全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整合心理全产业链资源,扩展心理行业强强联合,《经济》杂志社践行*媒社会责任,广聚科技、资本、智库、产业、媒体要素,突破传统心理行业壁垒,促进产业结构持续升级调整。
《经济》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陈志强
国务院原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讲述心理健康产业,在《发展心理健康产业,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演讲中,他讲到,市场有需求,国家有*策,心理健康是从古至今一直研究的问题,而心理健康产业如何发展仍是一门新学问。心理健康产业发展必须更好地适应市场和社会的需求。从需求的基础上看,产业发展未来很是广阔。心理健康产业发展跟健康中国和社会大环境是紧密相连的。我国在心理健康的检测方面缺乏重视,心理健康产业是中国经济建设需要补上的短板。其次,心理健康产业的持续发展需要吸引更多企业和资本的参与。季晓南表示,心理健康产业只作为公益事业很难持续发展,但不是说心理健康产业应该唯利是图,要让企业和资本看到心理健康产业相比其他产业的更高的回报率。心理健康产业的驱动力是根本问题。最后,把握产业发展的趋势。注重创新和研发。季晓南强调资本和企业家要专注,避免盲目跟风。心理健康产业必须注重重大基础性研究。心理健康产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是重点。
国务院原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
经济日报原常务副总编辑、中国经济前沿决策顾问中心副理事长罗开富与参会人员分享了《寻精神守初心强心理》的主题演讲。罗开富表示,做好心理健康就是为中国复兴梦服务的,要顺势而为,与世界接轨。在经济科技的进步浪潮中,发展心理健康产业势在必行。之后,罗开富为与会嘉宾分享了其在年至年重走长征路的故事,重温长征精神,呼吁现代人向红*先辈们学习,树立理想信念,认真吃苦耐劳,心理问题光靠医疗是“医”不好的,心理健康重在强化自身。
经济日报社原常务副总编辑、中国经济前沿决策顾问中心副理事长罗开富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基层健康管理服务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主任刘晓春带来基层健康管理的创新思维。刘晓春表示,在基层健康管理工作中,宣传教育是缺失的,如何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健康知识,需要强有力的基层健康志愿者团队,而培养人才、留住人才是基层健康管理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基层健康管理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基层心理健康体系探索上,刘晓春分享了健康管理“三大平衡”新思维:营养平衡、免疫平衡、菌群平衡。他建议,基层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建设要从健康教育科普体系、健康促进及健康服务志愿者队伍支撑体系、示范工程样板体系、基层健康体系与商业保险体系四大方面进行发力。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基层健康管理服务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主任刘晓春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企业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建明发表“数字经济与心理健康产业发展”主题演讲。姚建明提出融合数据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技术,搭建一体化的心理健康平台,从而解决界定心理问题和心理健康这一问题。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企业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