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则关于#初二男生为外婆发明认人神器#的帖子火了。
一位15岁的少年,为了帮助患阿尔茨海默病的外婆发明了一款“神器”。陆原是一名初二学生,他在四年级就开始学编程,勤奋的他有“智能信箱”“智能垃圾桶”等作品,甚至还做过“爸爸查房报警器”。当外婆被确诊为阿尔茨海默病前期,他就在思考可以用自己的编程知识,给外婆做一个设备帮她“认人”。经过一个多月的构思、设计和改进,他的新作品——智能项圈“勿忘我”诞生了。它可以通过人像识别功能帮外婆认人,还可通过紫外线强弱,判断是在室内还是室外,如果在室外超过20分钟,项圈就会提醒回家,并报出家庭住址。网友纷纷点赞:这不得不让我们感慨,现在的孩子也太厉害了吧!让我们再来看看更厉害的13岁CEO:10岁获得AIA创业大赛冠*;
11岁开发出全球首款儿童语言社区APP;
12岁辍学成立自己的软件公司……
她的名字叫叶礽僖,12岁时,她因为校园霸凌辍学,为了学好中文去了语言学校。
从小在国际学校读书的她,英文无比流利,普通话却很不好,而经过与新同学的交流后,她突然明白学好语言的重要性。
普通话突飞猛进的她,想到每个人现在都有手机,可以通过一个平台大家互相交流学习语言,帮助到更多的人。
在妈妈的支持下,她花了几个月时间,翻阅资料完成调研,完成了一份创业计划书。
妈妈为她投下第一笔天使资金,并帮助她招募技术团队将她的APP完善上线,取名MinorMynas,定位为针对6-16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交流学习的社区APP,她成为了最年轻的CEO。
现在,这款APP已拥有50多个国家的多名用户。目前她仍负责公司所有企划工作,还会定期与技术人员开会,一起讨论软件开发升级。在谈到设计MinorMynas的初衷时,她表示:“我在做一些实实在在改变世界的事情,而不只是拥有一个无知的想法,而编程为我想法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创业中的叶礽僖非常的自律,每天早8点到下午1点,叶礽僖安排自己学习和阅读,其余的时间则自由支配。回家以后更自律的她和弟弟,已完成跳高两级的课程。编程,改变了这两位少年的生活。
相信大家也发现了,他们的身上似乎有一种不同于同龄孩子的特质——主动性。
主动思考,发现问题,主动寻找方案解决问题,主动调动自己的创造性。
他们能把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问题,独立思考转化为一个需求,再通过编程的思维方式,去寻求解决方案。
这种特质,其实是学习编程的孩子中很常见的,因为编程的思维方式,就是一个把抽象思维与现实逻辑进行交叉匹配的方式。
孩子在学习编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掌握了这种思考方式,他们看待世界的方式当然就不一样了。
一个主动会去思考去学习的孩子,人生当然是不同的,这也是为什么全世界的科技大佬们总是号召孩子们学习编程的原因,因为他们作为亲历者,深知编程能为一个孩子带来什么样的改变。
编程思维可以启动“主动创造模式”
学习编程的孩子总是能在面对问题时,
借助编程思维开启自己的创造力
做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
全国运营校区陕西校区
陕西西安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