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地扶贫搬迁“搬”出美好新生活
—绵阳市决战易地扶贫搬迁纪事
“原来住的土坯房在山腰上,又旧又破,都快要垮了,莫得法住人了……”站在新村聚居点的院坝里,吴天寿老人讲述住在山腰上的种种不便。
吴天寿老人是三台县金石镇寨山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年近九旬,有听力障碍,住上安全舒适的房子是老人多年的心愿。年,在国家易地扶贫搬迁*策扶持下,老人一家搬进了紧邻公里的新居,出入非常方便。谈起如今的生活,老人连连感叹“享了*策的福”。
寨山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是我市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期间,全市坚持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关键举措,按照“群众自愿、保障基本、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原则,高标准制定搬迁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强力推动规划落地落实,实现搬迁规划与后续扶持、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配套“三同步”,搬迁群众住进了新房、谋上了新业,改掉了旧习,实现了从贫困到小康的跨越。
图|北川漩坪乡高山种植园
精准识别保障住房质量安全
易地扶贫搬迁,“搬迁谁”是核心。为此,全市各项目县通过入户调查摸底、搬迁户自愿申请、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村级公示确定搬迁对象等程序,在全市精准识别出户名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实施易地扶贫搬迁。截至目前,按照人均不超过25平方米,户均自筹不超过1万元的*策要求,搬迁群众全部入住新房,实现了住房质量安全有保障的目标。
图|三台县西平镇金银村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
完善配套打造幸福美丽家园
易地扶贫搬迁,“稳得住”是关键。因此,在抓住房建设的同时,全市狠抓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期间累计修建饮水管道97公里,道路公里,文化生活广场4处等配套设施。全市个集中安置点均实现了水、电、道路、广播电视、通信网络“五通”,并同步建设了排污、绿化亮化、活动场所等配套设施,全市搬迁群众均能够共享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资源,群众生产生活更加方便。
图|梓潼县仁和镇檬垭村1+5生猪代养场
发展产业助力群众脱贫奔康
易地扶贫搬迁,“能致富”是目的。为确保搬迁群众实现脱贫奔康的目标,各项目县一边做好群众搬迁,一边谋划产业发展。三台县大力发展藤椒、麦冬等的种植业,梓潼县探索“1+5”生态循环产业,盐亭县发展果桑现代种养业,北川、平武发展高山特色农业产业,拓宽搬迁群众就业增收渠道。截至目前,全市通过产业发展带动脱贫人,通过就业扶持带动脱贫人,通过资产收益方式带动脱贫人,通过社会兜底方式帮助脱贫人,通过其他方式实现脱贫人。全市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实现了帮扶%覆盖,脱贫%实现。北川县漩坪乡搬迁群众蹇桂明被国家发改委评选为“十三五”励志易地扶贫搬迁群众。
编辑
赖长明
审核
张晓谦、吴生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