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县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新课程标准改革与教育发展记第四届北京大学
TUhjnbcbe - 2022/6/20 15:52:00

今天的教育,决定着我们将留什么样的世界给明天。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么培养人?学生如何才能胜任未来的挑战,一直是教育的根本性问题。从核心素养到新课标,教育内核的变化,意味着教育理念的转变。年6月1日晚,青岛学领教育集团教学总监,青岛海诺学校总校长刘佳佳校长担任召集人和主持人,举行了“新课程标准改革与教育发展”分论坛,特邀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育社会学家刘云杉教授发表主题演讲,并邀请北京博雅登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教育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厦门华东师范大学西平双语学校总校长刘伟校长,北京博雅登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宁德衡水育才中学总校长翟世虎校长,珠海华发教育发展有限公司教育研究中心资深课程总监,珠海德威国际高中创校中方校长韩菲校长等一线课程专家共同讨论新课程标准改革对教育发展的影响。

刘云杉:教书如何育人?纠正“反教育性”学习

刘云杉,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教授。

教书育人是常理,可是近年来教书与育人分裂了,以学生为中心,学习驱逐了教育,出现了“反教育性”学习。

本次课标的核心原则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核心素养导向的实质是要把儿童和课程连在一起,把知识和育人连在一起,即教书育人。是教知识还是教人?二者可以分开吗?是教人学知识,还是在知识的过程中育人,知识和人如何不二分。实施核心素养的努力正在于实现课程育人的根本目的。

新课标二十年的历程中,强调建构主义,强调学生自我探究与发现,但是对基本概念、核心的概念重视不够。这一次新课标是有力的纠正:发现学习与基本概念,两者缺一不可。课堂重要的并不是讲知识,而是讲寻找知识的过程,而且要还原这个过程,还原这个过程就是引领学生进入认识知识的通道。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从儿童的经验走向课程所代表的人类文明的过程。学校应该传递的是强有力的支持,要教给学生的是他个体的经验难以企及的知识,是他个人自主的学习解决不了的知识,是人类的文明,这是很重要的教学目的。教学要不断激发学生,而不是给他治疗,给他安慰。

新课标强调跨学科的主题学习,过去的跨学科变成丢失学科的项目与活动;本轮课标强调把学科带回来,既基于学科,又能在跨越学科边界的视角下重申学科的意义。同时,学业质量、学业成就,也要从核心素养维度来重新审视评价。

重返教育,把教育带回来,而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这里面核心的是品格,品格的形成、品格的塑造。把学科带回来,把基础概念带回来,把知识带回来。重塑学校教育的权威,既要尊重学习者的认知特征,同时又给教师自主设计教学的空间,坚持核心素养为纲,以学习为主线,以生活为基础。

这一次课程改革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师应该是学科的专家,要把老师重新请回讲台,不是让他站在学生边上,甚至站在学生后面。

新课标的如何落地,要规避几个陷阱:

第一,学习者陷阱。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的结果一定是好的,这是一个值得怀疑的假设。许多学习者在毕业时资格证书、活动、表现甚多,却所知甚少。

第二,能力主导的陷阱。割裂知识的能力与方法训练,形成一套表现性的能力或者是一些空洞的方法。解放儿童不一定带来创新,能力不一定塑造品格。

第三,选择陷阱。强调儿童中心、个性化学习、个体学习风格,让学生解脱了学校教育,却置身于学习消费的压迫性销售中,沉浸于学习消费的嘉年华。

刘伟:重构人与教育、人与环境、人与自我的关系

刘伟,北京博雅登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教育发展研究院名誉院长,厦门华东师范大学西平双语学校总校长

我们原有的一些常识是靠不住的。这次新课标,对于一个教育工作者而言,大量的概念从浅层次理解不难,但如果要深入课程改革的内核,则需要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之上,更多地加入科学的思考和实证的研究,否则,就会过度陷入技术性的改革区。正如刚才刘教授讲到的,很多学校可能会陷入课程或课堂的大量技术性堆积中去,或者陷入过多价值层面的东西,无法深入实践下去。

另外,刘教授刚才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反教育性”的学习。为什么今天的教育会成为一种“反教育性”的学习?从哲学层面上讲,课程改革实际上要解决三个问题:

第一,如何去解决重构人和教育关系。

第二,如何处理与不断发展的未知世界的关系。

第三,如何处理和自我的关系。

教育本身是和求知联系在一起去的。人对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的求知是人的一种内在需求。但是当求知变成一个外在手段,与学习、考试挂钩的时候,就是用学习和考试代替了教育。那么考试和学习又是与社会分层、资源分配相结合的。这使得教育极端地变成一个手段,此时,我们通过课程改革,要重新建构的是人与教育、人与世界、人与自我的关系。课程把改革背后隐含了大量的东西,是需要教育工作者去思考的,既要从技术层面上也要从哲学价值层面思考。

翟世虎:基于新课标改革后对课堂教学的思考

翟世虎,北京博雅登科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宁德衡水育才中学总校长

重返教育,也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是教育的本质,现实的问题就是要看到学习者的这个效果。要理清学科知识和认知过程的关系,知识和经验的区别。学生要通过自己的体验去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

在整个教育过程当中,关于学与教的地位关系值得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课程标准改革与教育发展记第四届北京大学